top of page

認識梵谷(Vincent Van Gogh)與後印象派-自畫像

Updated: Jul 17, 2023

梵谷(1853~1890)出生於荷蘭, 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。普羅大眾對梵谷的形象圍繞「痛苦﹑瘋狂﹑悲傷」等說法, 基於他曾經割掉自己耳朵, 他在37歲時自殺的事跡, 他的一生可算是鬱鬱不得志, 遺憾的是, 在他生前正式售出的畫作只有一幅。從27歲開始,梵谷全心投入藝術創作,到37歲舉槍自盡之間,這短短十年時光,梵谷的生活可說是窮困潦倒,雖然他的叔伯輩在歐洲經營畫店、在市場取得良好聲譽,但個性倔強的梵谷卻與他們相處不來,這也進而導致梵谷活著的時候未能靠著繪畫獲得財富,除了偶爾賣出幾張素描外,生前僅售出過一幅油畫,而弟弟西奧(Theodore Van Gogh),便成為他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來源。


後印象主義,也稱「印象派之後」或「後印象派」,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。他們共同觀點是,反對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片面追求客觀表現及支離破碎的外光色彩,主張重新回歸作者的主觀感情,並回復到事物的「實在性」,重視形和構成形的基本元素──線條、色塊和體、面,是他們創作的共同特色。後印象主義一詞是用來描述保羅‧賽尚(Paul Cézanne)、文生‧梵谷(Vincent Van Gogh)和保羅‧高更(Paul Gauguin)等為代表的一群畫家以及畫風。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並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(Roger Fry,1866-1934)在一九一一年提出,換句話說,他們是死後才被冠上「後印象主義」這個名詞。幾十年來,法國人並沒有將這三個人和印象主義加以區別,只是近期才用這一術語把他們和那些主要名家區分開來。梵谷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主義展覽,但他一直自稱是印象主義。後來他們三人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客觀世界,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。


梵谷的新畫風,可以說是表現主義、新印象主義,日本的浮世繪版畫融合在他個人氣質中的產物,是東西方繪畫合流的結果。梵谷的畫,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強烈地表現了自己的個性,而他強烈表達自我的方式,也間接影響到日後的德國表現主義。

 

自畫像 1889年5月, 梵谷割掉左耳後, 自行決定住到聖雷米精神療養院, 期間畫出兩幅自畫像。

梵谷住院期間所畫的,鬍子刮得乾乾淨淨。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, 他想呈現較年輕的兒子模樣。
〔沒鬍子的自畫像〕(Self-Portrait without beard),油彩‧畫布, 40x31cm, 1889年。

與此同時, 梵谷畫了另一幅身穿藍色西服的自畫像。
〔自畫像〕(Self-Portrait),油彩‧畫布, 65x54cm, 1889年。

梵谷夢想成立一個藝術家公社, 讓藝術家們齊聚一起, 彼此依賴, 一同創作, 因此邀請他十分尊敬的名畫家高更來到他的家。可是高更的態度冷淡, 與梵谷難以相處。當高更馬上離開時, 梵谷因為焦慮症而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。


梵谷畫了兩幅割掉耳朵的自畫像, 這是其中之一。他看著鏡中的自己, 依樣畫出來的。
〔耳朵綁繃帶的自畫像〕(Self-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), 油彩‧畫布,60x49cm, 1889年。

12 views0 comments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